河南老汉挖出10万年前“化石”,打破非洲起源说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河南老汉挖出10万年前“化石”,打破非洲起源说

来源:考古与文物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25 23: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65年夏天,中国河南省许昌县灵井镇,古人类学家周国兴带领考古团队在此地调研。 之所以来此地,是因为一个当地老汉在外出种树时,挖到了一块乳白色的石英石,而深处大陆内部

1965年夏天,中国河南省许昌县灵井镇,古人类学家周国兴带领考古团队在此地调研。

之所以来此地,是因为一个当地老汉在外出种树时,挖到了一块乳白色的石英石,而深处大陆内部的河南省,根本不具备形成石英石的地理条件。

这一独特的发现,很有可能说明灵井镇地下埋藏着十分古老的东西。


在河南、陕西、山西一带,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绝伦的古董文物,起初,周国兴团队也并没有想到这个石英石,居然直接关系着亚洲人种起源,直到2005年之后,这一惊人的发现才被公诸于世。

初次显现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文化断裂的国家,我国历来重视考古与文物发掘工作。

古人类起源说,在国际社会一直都是各执一词,由于化石是“人种起源”的唯一证据,所以除了北京周口店人遗址外,亚欧大陆现代人起源依旧以“非洲起源说”占据主流。

“非洲起源说”认为,现代人的共同祖先,来自五万年前的非洲部落,是当时非洲原始人类迁移的成果。


早在1967年,埃塞俄比亚出土了一块被命名为“奥莫1号”的古人类身体骨骼化石,以及一块更大的头骨“奥莫2号”,这一发现为非洲在距今700万到500万年前,就存在人类的共同祖先奠定了考古证据。

随后亚、欧、非各地发掘的古人类遗址,都被认为和“奥莫人”存在关系。

这种“单一地区起源说”,也就是现代人是某一固定地区的早期智人迁移到世界各地形成的,在基因技术和现代人考古研究没有那么发达的上世纪,一度是学术界公认的说法。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多地区起源说”,即亚非欧各地的早期智人都是当地直立人演化而来。

随着北京周口店人遗址的现世,出土了超过200余件的人类化石和数十万件的石器,“北京人”的发现在国际国内考古界引发了巨大反响。


周口店遗址的年代范围可以追溯到500万年前,其中还有70万到20万年前生存的直立人,以及早期新洞智人。

然而这仍然不能彻底驳倒“非洲起源说”,直到“许昌人”的再次出现。

1965年春,周国兴先生第一次抵达许昌灵井镇。

他自1962年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后,一直从事古人类学和史前时期考古学研究,也是坚定的“多地区起源说”学者。

因为村子里有一座古老的泉水,灵井镇由此得名。

在这个偏远的村庄,并没有值得人们关注的奇事,而发现这块石英石的老伯,也没有将其当作了不起的事物。


这块乳白色的、泛着暗沉却又透亮的石头,他起初以为是一块不纯粹的玉石,于是拿着去市场上转手。

周国兴先生此时在河南出席一个研讨会,随后从朋友的手中见到了这块不起眼的石英石。

石英石的形成,离不开岩浆喷发吞噬地表,随后产生大量二氧化硅,经过数万年的沉积凝固后才会出现,而在河南这样的宽广平原上,只能说明此地在数万年前根本不是如今的模样。

周国兴和几位考古学家,研讨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来到灵井镇,找到了这位老伯。

在老伯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距离灵井泉水不到三百米的一片荒坡上,原本老伯是想把此地开荒,种上一些果树,谁知一挖挖出了好几块石英石,他便担心此地土质贫瘠,就换了另一片荒坡。


在村长通知老伯有外地学者联系他询问这块石英石出处时,老伯还有些担心自己是不是挖坏了什么宝贝,而随后周国兴和几位专业人士,一连又找到了许多石英石。

石英石并没有什么考古价值,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稀罕物,但在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出现,就有些奇怪了。

考古研究本就存在一些运气的成分,谁都不知道地底下埋藏的到底是宝贝,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返回中国科学院后,周国兴将此地的石英石、以及自己对灵井镇存在史前考古价值的报告上呈,却很遗憾没有得到重视。


重启考古

单凭几块石英石和周国兴的推断,是不可能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投资,进行考古发掘的,而灵井镇原本那很小的一口泉水井,在随后的几年中水位不断上升,直到喷出地面。

周国兴后来前前后后又去往了此地,可是因为泉水面积的不断扩张,考古发掘已经完全无法进行。

文章来源:《考古与文物》 网址: http://www.kgywwzz.cn/zonghexinwen/2022/0125/661.html

上一篇:《中国功勋艺术家》——殷厚宽
下一篇:申威隆:走出大学校门,我到哪里参加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