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器具,古有妙用(2)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饮食器具,古有妙用(2)

来源:考古与文物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20 17:5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老君眉在清代同样是名贵茶叶。在清人郭柏苍所著《闽产录异》及近年由中国茶叶博物馆主编的《中国茶事大典》中均有著录,据介绍,它产于福建光泽县

老君眉在清代同样是名贵茶叶。在清人郭柏苍所著《闽产录异》及近年由中国茶叶博物馆主编的《中国茶事大典》中均有著录,据介绍,它产于福建光泽县。光泽县城东约20公里处有乌君山,系武夷山脉中段,南北走向方圆约20公里,大小山峰30余座,最高峰海拨1477米,具备出产优质茶的地理气候条件。清代《光泽县志》称,“茶以老君眉名,乌君山前后皆有……茶生于绝顶之上。”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上展出了一个带有镂空炉壁的汉代铜烤炉。可见,汉代时就流行以烤肉佐酒的饮食习惯。使用时,炉内放炭火,炉上放置肉串或肉块。实际上,展出的汉代这种烤炉更多用来烤制肉串或切成小片的肉食,烤制肉串时可将穿上小肉块的铁钎直接搁置在炉架上;烤制肉片时则需在炉上放置一个铁箅子,把肉片置于箅子上烤食。

凑巧的是,与此展毗邻的另一个展厅正在举办“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在这个展览上,展出了一个方形铜烤炉,它是1983年广州象岗西汉南越王墓出土之物,其形制与“饮食文化展”之烤炉大不相同。不仅如此,方形铜烤炉旁还展出了烤肉用的长柄叉子,相关人员还绘制了一幅古人烤肉示意图。南越王墓共发现了3件这样的烤炉,出土时,炉上均配备多种供烤炙用的配件,有铁链、长叉、铁钎、铁钩等,烤炉的炉壁上各铸有2只小猪。从以上介绍可以推断,此种烤炉是专门用来烤制大块肉食的。

《史记·项羽本纪》中写到的鸿门宴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其中有一个细节,张良将樊哙带到宴席上,项羽先是“赐之卮酒”,后又“赐之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啗之。”

彘肩,俗称大肘子,从《项羽本纪》的上述描写来看,鸿门宴上大家吃的应是烤肉,其吃法大约是将整个猪肘子在炉火之上烤熟后切下食用。项王等人使用的烤炉,其形制接近于“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上展示的方形铜烤炉。项王自诩“力拔山兮气盖世”,对于樊哙的勇力产生惺惺相惜之情,故赐以卮酒、彘肩。而樊哙以生肉下酒,其生猛豪迈又出乎项王意料之外,达到了使项王震惊失措的效果,最终得以帮助刘邦顺利脱逃。试想,如果鸿门宴上吃的不是烤肉,就无法解释项羽为何会给樊哙“生彘肩”。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德斌 图片 张德斌 摄

流程编辑:u005

文章来源:《考古与文物》 网址: http://www.kgywwzz.cn/zonghexinwen/2022/0120/650.html

上一篇: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读一首宋诗
下一篇:《中国功勋艺术家》——殷厚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