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梁带村”到“刘家洼”,考古发掘续写一个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从“梁带村”到“刘家洼”,考古发掘续写一个

来源:考古与文物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31 05: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芮国墓地的重大发现,让一个沉睡在史册中2000多年的诸侯国,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今天,让我们继续跟随考古人的脚步,看看在梁带村芮国墓地发掘约10年后,


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芮国墓地的重大发现,让一个沉睡在史册中2000多年的诸侯国,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今天,让我们继续跟随考古人的脚步,看看在梁带村芮国墓地发掘约10年后,在距其约70公里的地方,另一处有关东周芮国的全新考古成果。


“刘家洼墓地出土的青铜乐器是目前可见春秋早期墓葬出土乐悬制度中的最高级别。” “众多金器、铁器出土,提供了认识我国古代黄金及冶铁业发展重要信息。” “众多具有浓郁北方草原文化风格器物发现,揭示了芮国后期民族、文化融合的真实图景。” 考古工作者激动地说…… 与梁带村芮国墓葬相同,都是因为遭到盗墓贼的“光临”,考古队对陕西省澄城县刘家洼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规模巨大的墓葬、分块布局的城址、大批珍贵文物令人喜出望外。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生养的地方,刘家洼遗址便处于黄河以西、洛河以北的黄土台塬带,而南流黄河两岸的地理通道,在几千年来是勾连北方与关中以及中原的文明走廊。 《诗经》中说“赫赫宗周”,宗周是西周首都“丰镐二京”的美称,它与位于东方的雒邑成周构成的近千里广大面积,被称为“王畿地区”。丰镐二京在今天西安市以西沣河两岸的马王镇与斗门镇一带,是西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向东依靠“周道”与东方各国相连,而此次发现的芮国便位于宗周与晋来往的交通要冲,秦与三晋争锋的焦点上。


201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相关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刘家洼一带开展了系统的田野考古。目前已探明的刘家洼遗址范围约3平方公里,在东区中部位置,勘探发现了一个10余万平方米的城址。发现墓葬200多座,其中有带双墓道的“中字形”大墓2座(M1、M2),带壁龛和殉人的竖穴土坑大墓1座(M3),其余均为中小型竖穴土坑墓。另有车马坑、马坑、器物坑等陪葬设施。可见大墓墓主等级之高,地位之尊贵。


刘家洼遗址的墓地可分为四处,东区3处,西区1处。两座“中字形”大墓位于东I区。按照惯例,周人的墓葬方向通常是南北向,这与刘家洼“中字形”大墓M1、M2的方向正好一致。考古工作者从墓葬规格分析,墓主人应该是诸侯国国君级别的。


中字形大墓 M1总长约64米,深约12米,墓室口部长约11米,宽约10米。墓室底部在棺椁四周还夯筑有生土二层台。M2规制与M1大致相同。不幸的是,两墓均遭严重盗扰,人骨不存,墓主葬式不明,不过,两墓出土的随葬品却让人大开眼界。 M1惨遭盗掘后,仍残留各类随葬品总计240件(组),重要的包括彩绘木俑、铜簋、2组10件编磬、2套残存9件编钟、铜铎、漆木建鼓、铁矛、大玉戈等。


M2的情况就比M1幸运多了,出土了各类文物400件(组)。主要包括7件鼎、1件簋、1件盘与1件铜鍑等10件铜容器;2套编钟、编磬残留,及钟虡、磬架,4件建鼓、1件陶埙、1件疑似木质琴瑟类乐器。编钟架子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上面有用蚌饰镶嵌出的图案,并加以漆绘,编钟架下则匍匐着圆雕的兽形虡座,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可是刘家洼墓葬的墓主人是谁呢? 非常不巧,在大多数铜器上,考古工作者都没有寻觅到铭文或与墓主身份有关的线索。最大的墓葬M1,因为被盗严重,所以没有任何铭文信息出土。


终于有一天,在一座规模并不是很大的竖穴土坑墓M49中,出土了一件铜鼎,铜鼎上铸有“太师子白……”的铭文,但由于未铸有国名,所以无法判明是哪国的太师。 随着时间的推移,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更多的墓葬,在一座规模稍小的墓葬M27中,又发现了一件铜鬲,在铜鬲口沿一圈铸有“芮太子白……”的铭文。终于有了判定国家的字样“芮”,现在可以推测,墓地或许与“芮国”存在某种联系。

文章来源:《考古与文物》 网址: http://www.kgywwzz.cn/zonghexinwen/2022/0131/673.html

上一篇:申威隆:走出大学校门,我到哪里参加过工作?
下一篇:三星堆惊艳“上新”!这三个高校团队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