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微信公众号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遗址,一直被视作
中华文明长河中一颗闪耀的星
“20世纪人类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的三星堆遗址又有重要收获
上海大学挖掘的3号坑出土的文物 张煦 摄
3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
通报考古工作者在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
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
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
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金面具残片
成果一经发布,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小编了解到,在此次参与深度挖掘的团队中
有3个高校团队表现亮眼
他们分别是:上海大学、四川大学和北京大学
为大家奉上一批现场工作照,快来看!
01 上海大学团队——
上海大学参与了三号坑的发掘工作。三号坑也是本次新发现祭祀坑中最早被发现的一座。
2021年1月9日起,上海大学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开始三号坑的发掘。经过两个多月紧张而有序的工作,3月16日三号坑填土清理完毕,在坑底发现了大量遗物,保守估计包括青铜器109件、象牙127根与玉石器8件,青铜器中不乏顶尊跪坐人像、方尊、神树、坛状器等非常精彩的文物,为世人带来惊喜之余,也为学界提供了探索古蜀文明、先秦文明的宝贵新材料。
上海大学研究人员在现场工作 张煦 摄
上海大学挖掘的3号坑出土的文物全景 张煦 摄
连线: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徐斐宏博士
记者:徐博士,您是什么时候参与三星堆项目的,主要承担什么工作?
徐斐宏:我是去年11月初到广汉的,为上海大学参与三星堆工作做准备。12月同学们也到场了。1月9日开始发掘三号坑。我主要负责三号坑的发掘工作。
记者:上海大学作为此次三星堆项目的主要合作方之一,团队有多少人在参与这项工作?能否介绍一下你们的人员组成情况?
徐斐宏:我是常驻的教员,其他老师会根据现场要求过来。我这组学生有4人,3位同学是发掘人员,1位是参加文物保护的同学。
记者:大家对考古工作是很好奇的,究竟是怎么样的过程?1月9日开始进入实地挖掘以来,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
徐斐宏:三星堆发掘祭祀坑,工作强度比较大,每天发掘8小时,周末不休息,大约半个月休息一天。我们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其他发掘区别不大,按照规程清理填土、器物,做记录工作。但是这边工作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文物保护、科技考古与考古发掘同步,我们会随时进行取样、保护工作。
印象深刻的时候有两个,一个是1月30日发现接近器物层的迹象,确认了一件铜器,很高兴。另一个是3月16日,器物层全部暴露出来,非常壮观,很震撼,因为清理器物层是一边清一边盖的,我们之前也没见过全貌。
记者:参与此次考古工作,是很特殊的经历,与平常在学校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很不一样的,收获如何?
徐斐宏:我个人的收获来说,一方面是很难忘的经历,恐怕之后我参加的考古工作,就发现来说不太可能有超过这一次的了。我很幸运,很多考古工作者毕生都没有这样的机会。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思考,关于出土的文物,关于新时代的考古发掘方法,关于考古与文物保护的结合,都有很多需要总结的地方。这次发掘是中国考古学的前沿,是真正能长见识的地方,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徐斐宏博士在清理3号坑文物 张煦 摄
02 四川大学团队——
2020年12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面参与了三星堆考古工作,主要任务是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业人员一道,共同发掘祭祀区的五、六、七号器物坑。
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有15名教师及21名本硕博学生参与了此次工作。
文章来源:《考古与文物》 网址: http://www.kgywwzz.cn/zonghexinwen/2022/0204/677.html
考古与文物投稿 | 考古与文物编辑部| 考古与文物版面费 | 考古与文物论文发表 | 考古与文物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考古与文物》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