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读一首宋诗(3)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寻宋江南丨登一座宋塔,读一首宋诗(3)

来源:考古与文物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2-23 02: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这说明宋代的塔,是分层由老百姓供养的。”民间投资愿望太强烈。 宋代寺院交易地图 魏祝挺绘在宋代,佛寺逐渐开放。寺院是一个融入百姓生活的公

“这说明宋代的塔,是分层由老百姓供养的。”民间投资愿望太强烈。
宋代寺院交易地图 魏祝挺绘在宋代,佛寺逐渐开放。寺院是一个融入百姓生活的公共场所。在特定的时间,寺院里的神圣空间,全是民间集市,人声鼎沸。南宋虽然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但是应该继承了北宋的风俗,甚至寺院应该更加世俗化——《东京梦华录》专门回忆了北宋末年大相国寺的万姓交易:寺院的山门前,卖的是珍禽奇兽;第二、三道门露天跳蚤市场,买卖日常物品;佛殿两边的走廊,各寺院的师姑卖绣作、珠翠、头面等;佛殿后面,文玩市场;后廊,都是占卜、算卦摊位。词人李清照就是相国寺市集的常客,她在文章里说过:“予以建中辛巳归赵氏,时丞相作吏部侍郎,家素贫俭,德甫在太学,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后二年,从宦,便有穷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传见未见书,买名人书画,古奇器。”
西湖十景
宋代百姓虽然不能随意登塔,但是在文人开发出了登塔之观景功能后,塔景,开始发展成为全民旅游打卡点。
最直接的证据,当然是南宋时期提出的“西湖十景”里,塔就占了三景:双峰插云,三潭映月,雷峰夕照。
在南宋地方志《咸淳临安志》中,塔,已经作为景观被描述。在南宋时期,塔景,也被艺术家描绘在画作中。叶肖岩(南宋画家)《西湖十景图册》之三潭映月 图片来源:北京金尚画廊微博
叶肖岩(南宋画家)《西湖十景图册》之三潭映月 图片来源:北京金尚画廊微博
叶肖岩(南宋画家)《西湖十景图册》之雷峰夕照 图片来源:北京金尚画廊微博
作为景观,前朝从未记录过塔的信息。这件事情关乎宋人对佛塔认知的变迁,也确实是有待时间的积淀——
吴越时期,江南几百座塔不是始建就是修缮一新的,加上当时造塔有一定建筑规制,“塔之林”看上去是整齐划一的,完全体现神圣感。
经过几百年,西湖上能看到的塔开始变了:
古人评点杭州古塔时,曾云雷峰塔如老翁、保俶塔如少女,而六和塔如将军——有的塔沧桑了;有的塔瘦了,有的则胖了,这带来了错落的审美意趣。(点击阅读:六和塔“变胖”的故事)
加上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岚翠雾白,晚霞普照,皓月当空,水天相映——只此远观,塔在其中,就变得十分动人。
1930年代梁思成先生拍的杭州几座塔,其中六和塔(左上)“胖了”,雷峰塔(只剩砖身)(左下)“沧桑”了,保俶塔(只剩砖身)(右下)“瘦了”了 图片来源:《梁思成文集 第二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寻宋江南”·访塔
今人的幸福在于,我们既可以远望如此仙境;又可以进入宝塔,近观细节,登顶高处,回望湖山。
“寻宋江南”的这条访塔线路,或许能提供给大家一种穿越回宋朝的观看途径:由“塔”这个微观视角,感受到宋代近代文明的发端,宋人开放创新的风气;以见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之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路线
两浙西路:杭州(六和塔,闸口白塔)-湖州(飞英塔)-上海(龙华塔,松江方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瑞光塔,报恩寺塔)-南京(栖霞山舍利塔)
两浙东路:杭州(六和塔,闸口白塔)-绍兴(大善寺塔)-宁波(天封塔)-台州(黄岩灵石寺塔)-温州(温州国安寺石塔)-丽水(灵鹫寺七佛塔)--衢州(龙游湖镇舍利塔)-金华(浦江龙德寺塔)
杭州闸口白塔
中国最精美的模型塔
杭州闸口白塔 魏祝挺摄
六和塔
梁思成嫌弃的粗苯外观
杭州六和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湖州飞英塔
中国唯一存世的塔中塔

上一篇:太原唐墓壁画之
下一篇:饮食器具,古有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