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汉挖出10万年前“化石”,打破非洲起源说(2)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河南老汉挖出10万年前“化石”,打破非洲起源说(2)

来源:考古与文物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25 23: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周国兴先生退休后,灵井镇曾经出土了石英石、极有可能存在古石器时期考古价值的说法被彻底遗忘。 直到2005年春,灵井镇上游发生了一处煤矿透水事故

周国兴先生退休后,灵井镇曾经出土了石英石、极有可能存在古石器时期考古价值的说法被彻底遗忘。

直到2005年春,灵井镇上游发生了一处煤矿透水事故,学界的目光才重新积聚于此。

煤矿透水后,原本不停喷发的地下泉水断流,位于井口之上的泉水也不停反渗。


不到两个月,原本面积广阔的湖泊一下就干涸了,而历经四十年渗透,埋藏在浅层地底的石英石都暴露在了地表之上。

当初周国兴带着极少的人手,仅仅挖掘出数十块石英石,并没有对附近几百米进行大范围搜索,直到泉水底密密麻麻的石英石现身后,才引起考古专家重视。

2005年5月,第一批考古团队抵达灵井,队长名叫李占杨。

他们在收到灵井镇出现的大量石英石碎片后,立刻就想到了当初周国兴先生的推论,如果更深的土层中能够发现除了石英石之外的动物类化石,那么按照化石产生规律,至少都是距今数万年以上的存在。


果然,在对湖泊进行全面的清理和保护性挖掘后,考古队在湖泊东北角取得了巨大的收获。

东北角的土质比起其他堆积层要更复杂,而且越往湖泊东北外围拓展,复杂程度更高,队长李占杨随即将小部分人手留在整个湖泊的清理上,大部分有资质的队员开始着手东北角勘探。

在这一片复杂的堆积层中,他们挖出了大量的猪、牛、马等古生物化石,并且这些生物并没有明显的野生痕迹,反而更像如今的圈养家畜,但这并不能让专家们满意。

这仅仅能说明在距今上万年前灵井镇生活着很多动物,却并不是存在早期人类活动迹象的确凿证据。

为了进一步发掘更多有价值的物品,考古团队以那座古老的灵井为中心,开始成片规划区域、成片开发。


直到2006年元旦,李占杨团队终于在其中的一个开发坑中发现了古石器化石。

这些石器具有典型的打击和削磨痕迹,而且保存程度相当完好,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到2007年年底,考古队又新挖掘了好几个开发坑,并且都收获颇丰,出土了超过2400枚石制石器,以及3000多件动物化石,被评为年度全国重大考古发现。

但每一个在此地工作的考古学家们,内心最大的期盼就是能发现人类骨骼,尤其是最珍贵、最特殊的头骨。

头骨不同于其他身体部位的骨骼,是判断早期智人特征的关键性物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期的古人类,会因为环境条件和发育程度的不同呈现出差异性。


北京周口店人和欧洲其他早期智人之间,在前额的扁平程度、脑容量的大小以及头骨骨壁厚度等各方面都有不同。

因此在对灵井周围进行了长达两年的保护性开发后,考古队都没有发现早期人类骨骼化石,但石器的存在,又明显是有人类活动的证明。

当队员们都士气低沉、想要放弃的时候,一个月前新开发的第九号探坑,终于传来了震撼人心的好消息。

惊天头骨

自发现古石器以来,每天上工的专家们都会开玩笑地说:“今天总该出现人头了”、“出了人头就让领队请客!”然而这样的玩笑开了近两年,都没有真正实现。


2007年年底,总队李占杨在郑州总部撰写年度报告,总结这一年的研究进展,突然被一阵急匆匆的电话铃声打断了思绪。

电话那头传来九号坑技工领队曹秀梅激动又混乱的声音:“出了牛头,不对,出了出了,是头骨。”

听到这句话,李占杨一惊,赶紧命令全体停工,撤出坑底,看好现场的一切,等他抵达后再进一步作业。

之所以让他如此紧张,并不是这一句混乱的“头骨”。

灵井镇如今开发到第九号探坑,也没有发现决定性的人类骨骼,上头已经决定要对此处遗址进行收尾工作。


而且在考古发掘时,最重要的还是队员们的人身安全,人身安全和文物安全,哪一个出了问题都是让人出不了兜着走的大毛病。

九号坑的技工领队曹秀梅,有着十分优秀的阅历和经验,从来不见她有如此慌乱的时刻。

在没有确定是牛骨还是什么别的头骨时,给远在郑州的自己打电话,李占杨立刻知晓了此事非同寻常,让助理定好最早的机票,他立刻赶往了灵井镇。

文章来源:《考古与文物》 网址: http://www.kgywwzz.cn/zonghexinwen/2022/0125/661.html

上一篇:《中国功勋艺术家》——殷厚宽
下一篇:申威隆:走出大学校门,我到哪里参加过工作?